- 相關推薦
《駱駝祥子》精彩情節概括
《駱駝祥子》是作家老舍所著的長篇小說,于1936年,在《宇宙風》雜志25—48期上連載,1939年由上海人間書屋出版單行本。《駱駝祥子》講述的是中國北平城里的一個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駱駝祥子》精彩情節概括,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駱駝祥子》精彩情節概括
1、“怒辭楊宅” 為了賺錢再買輛車,祥子為楊宅拉起了包月,但他不堪忍受侮辱,憤怒地將錢摔在楊太太的臉上。這段精彩的描寫,突出了祥子善良堅忍的外表下還蘊藏著反抗的要求,豐富了人物的性格。
2、“曹家遇險” 祥子為曹先生拉包月,眼看就要湊足買車的錢,卻被孫偵探敲詐一空。祥子困惑地喊:"我招惹誰了。"此節描繪波瀾迭起,人物心理通過細微動作暴露無遺,充分表現了不解災難根源的祥子的絕望心情。二次買車希望的破滅,促成了祥子與虎妞的悲劇婚姻,是祥子命運轉折的關鍵之處。
3、“最后的絕望” 三起三落,祥子買車的愿望終成泡影,但他心中還期待著能與他喜歡的小福子結合。然而,小福子自殺了,祥子生活的信念悄然死滅。他不再想也不再希望,甚至連絕望也感覺不到了。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已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些章節有力控訴了黑暗勢力對善良美好人性的扭曲摧殘。
4、“買車后的夢想”祥子本來生活在農村,18歲的時候,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幾畝薄田,便跑到北平城里來做工了。生活迫使他當了人力車夫,他既年輕又有力氣,不吸煙,不賭錢,咬牙苦干了3年,終于湊足了100塊錢,買了一輛新車。這使他幾乎激動得哭出來。自從有了這輛車,他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起勁。他幻想著照這樣下去,干上兩年,就又可以買輛車,一輛,兩輛……他也可以開車廠子了。
5、“理想第一次破滅”祥子每天放膽地跑,對于什么時候出車也不大考慮,兵荒馬亂的時候,他照樣出去拉車。有一天,為了多賺一點兒錢,他冒險把車拉到清華,途中連車帶人被十來個兵捉了去。這些日子,他隨著兵們跑。每天得扛著或推著兵們的東西,還得去挑水燒火喂牲口,汗從頭上一直流到腳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亂兵。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滅了。
6、“綽號來歷”一天夜里,遠處響起了炮聲,軍營一遍混亂,祥子趁勢混出了軍營,并且順手牽走了部隊丟下的3匹駱駝。天亮時,他來到一個村子,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駱駝賣給了一個老頭兒。一次,祥子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里躺了3天,在說夢話或胡話時道出了他與3匹駱駝的關系,從此,他得了“駱駝祥子”的綽號。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緩地想去打扮打扮。他剃了頭,換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頓飽飯,便進城向原來租車的人和車廠走去。
7、“醉迷虎妞”心事忡忡的祥子回到車廠已經是晚上11點多。劉四爺離開家走親戚去了。涂脂抹粉,帶著幾分媚態的虎妞看見祥子,忙招呼他到自己的屋里去。桌上擺著酒菜。虎妞熱情地勸祥子喝酒。三盅酒下肚,迷迷糊糊的祥子突然覺得這時的虎妞真漂亮,不知怎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醒后的祥子感到疑惑、羞愧、難過,并且覺得有點危險。他決定離開人和車廠,跟劉四爺一刀兩斷。
8、“無奈娶虎妞”一天晚上,虎妞突然出現在祥子面前,指著自己的肚子說:“我有啦!”祥子聽后驚呆了,腦子里亂哄哄的。虎妞臨走時,把祥子存在劉四爺那里的30元錢還給他,要他臘月二十七――她父親生日那天去給劉四爺拜壽,討老頭子喜歡,再設法讓劉四爺招他為女婿。這天晚上,祥子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他覺得像掉進了陷阱,手腳全全被夾子夾住,沒法兒跑。
《駱駝祥子》簡介
《駱駝祥子》以舊北平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外號“駱駝”名叫祥子的人力車夫的悲慘遭遇,反映了生活在城市最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的痛苦,暴露了舊社會的罪惡。這部作品以主要人物祥子為中心,圍繞祥子的行動交叉著兩條線索,一條是祥子“拉車,買上自己的車”,寫他怎樣為做個自由車夫,刻苦努力、不斷掙扎,到頭來希望破滅,陷入更加苦難的深淵,這是主線。另一條是祥子與虎妞、小福子、夏太太等異性的糾葛,這是次線,但它與主線擰成一股,不斷推進情節的發展。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自問世以來,已被譯成十幾國文字,為老舍贏得了世界聲譽。
主題思想
悲苦命運
《駱駝祥子》的主題思想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底層勞苦大眾的悲苦命運是共同的。
舊中國的軍閥勢力,為了搶奪利益而引發戰亂,人民生活困苦,處于社會底層的祥子等勞動人民的生活更加艱辛。黑暗腐敗的社會現實是造成祥子悲慘命運的根本。
《駱駝祥子》通過人力車夫“祥子”一生幾起幾落、最終沉淪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底層人民的悲苦命運。祥子的遭遇,證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里的勞動人民想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個人奮斗來改變處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說刻畫了許多像祥子一樣的小人物形象。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戰亂導致家人離散而不得不相依為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負,有的為養活兄弟而出賣肉體。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的悲劇是整整一個時代的悲劇,身處其中的每一分子到頭來都逃脫不了祥子一樣的命運,除非他們認清楚自己的現狀,聯合起來推翻那吃人的社會與制度。
祥子的一生,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破產農民在“市民化”過程中的沉淪,因而祥子的悲劇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而是包含著更為深刻的文化和時代因素。作者帶著對民族、文化的出路的關切來剖析祥子的命運,既從傳統文明中的積極因素出發批判現代畸形文明的負面效應,為傳統美德的淪落而痛惜,又不滿于祥子身上所積淀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既詛咒那個“把人變成鬼”的黑暗的社會和制度,又痛心于無知、愚昧的善良民眾在病態的舊社會的墮落。
對惡劣社會的批判
祥子是個絕對的好人,同時他的生活愿望又是那么普通,但是這樣的祥子在當時的社會里卻無法生存。為此,作品設計的四個關鍵性情節決定了祥子的悲劇,它們分別是被軍閥搶劫、被孫偵探敲詐、被虎妞強行占有以及小福子的死亡。作品設計的其他情節,比如夏太太勾引祥子,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丑惡腐爛。這些都是社會外部環境的因素,是社會現實,把祥子逼到了絕路,使他墮落。
老舍先生談到《駱駝祥子》的創作時強調:他所要觀察的不僅是車夫的一點點的浮現在衣冠上的、表現在言語與姿態上的那些小事情,而是要由車夫的內心狀態觀察到地獄究竟是什么樣子。車夫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與生命上的根據。老舍試圖找到其根源,通過寫出勞苦社會好人沒好報的故事,質問“好人”所生存的社會環境。
老舍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在小說中感慨萬分地說出“一個拉車的,要立在人間的最低處,等著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擊打”,道出了祥子的毀滅與整個舊社會有著莫大的關系。縱觀祥子生活的社會現實,既有反動統治下政治的黑暗、時局的動蕩;又有戰亂、天災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的擠壓,致使下層勞動者生活在罪惡的地獄里。祥子的形象,是在當時那個黑暗社會層面上、在他與各種社會力量的復雜關系中凸顯出來的,他的悲劇是社會的產物。作為一個農村破產的失地農民,想要實現在城市擁有一輛自己的洋車做一個自食其力的獨立勞動者的夢想,在當時暗無天日的舊社會簡直比登天還難。黑暗的社會環境終究擊垮了祥子美麗的夢想。祥子的悲劇就產生于他生活在地獄般非人的環境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同命運搏斗,所有的幻想和努力都化為泡影,惡劣的社會毀滅了一個人的全部。
《駱駝祥子》對社會的批判,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批判。老舍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對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者寄寓深切的關懷和同情,對于摧殘人的社會進行無情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