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口語交際-話須形象才動人》的課堂實錄
教材: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
師生問好,組織上課。
師:老師手中有一片葉子。早上風很大,是我路過校園的時候,從地上撿來的香樟葉。同學們花一分鐘時間,用一句話說說你看到這片葉子時的第一感覺。
生1:我想起秋天楓葉濃烈的色調。
生2:這片葉子好像在哭泣。
生3:它像一只棕黃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生4:我覺得,這枯萎略帶泛黃的香樟葉雖然在某個時間悄然枯萎,但相信他是在等待下一個春天的萌發。
生5:我想到它的同伴還在風中戰斗。
生6:葉子的離開是因為風的追求,還是因為樹的不挽留?
師:其他同學會因為那位同學的第一感覺給你帶來新的感覺?
生:生4的語言很生動,富有哲理。
師:你能否重復一下這句話?
(生為難,眾生笑)
生4:這枯萎略帶泛黃的香樟葉雖然在某個時間悄然枯萎,但相信他是在等待下一個春天的萌發。
師:我很欣賞生6“葉子的離開是因為風的追求,還是因為樹的不挽留?”看得出她生活得有詩情。
師:再講一個故事吧。有一個乞丐,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寫“自幼失明”,每日所得甚少。后來一位詩人路過,給這個乞丐的牌子換了一句話:“春天來了,可我看不見它。”之后,施舍者絡繹不絕。詩人究竟用了何種妙藥,如此體貼乞丐?
生7:“春天來了,可我看不見它。”引發人的同情心。以情動人。
生8:春天很美,盲人卻看不見。
師:是啊,春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多美的世界。可惜在盲人的眼里卻是一片漆黑,這不能不令人頓生惻隱之心。
師:同學們再欣賞一幅圖片。(教師出示羅中立的美術作品《父親》供學生傳閱)
學生很安靜。
師:說說感受
生9:我看到了一幅蒼老的臉龐,歷經風霜,臉上有許多皺紋。我還看到一雙目光有些呆滯的眼睛,卻顯得很深邃。
生10:那雙粗糙的手上捧著碗,土黃色的,令人感到生活的艱辛與無奈。
生11:眼里隱含痛苦、悲傷。又似乎藏著無盡的欣慰,永不熄滅的愛的光芒。
師:同學們翻看教材p115,比照文中的描述。
師:男生朗讀該段文字,聲音放低,深沉一些。
男生讀
師:作者何以能將父親形象描述得如此深刻、感人,又充滿悲情?看來語言須形象,首先要——仔細觀察(板書)。
師:記得隨我們去杭州春游的顧導嗎?
生搖頭
師:印象不深了。記得我們的旅游車行使在錢塘江畔,透過車窗,座落在月牙山上的六he塔閃過眼際的時候,顧導介紹六he塔景點這樣說“六he塔是一座塔,是紀念名叫六he的塔……”
生笑
師:為何而笑?
生12:語言貧乏,所以我們印象不深。
生13:無趣,無法打動人。涉及的知識很少,覺得不滿足。
師:那好,看教材p115,看看描述太湖的導游詞。女生朗讀,聲音亮一些,抒情語氣濃一些。
女生讀
師:什么地方打動你們?
生14:動詞運用如“繞、托、伸、咬……”,化靜為動,將太湖美景描寫得動感十足,如詩如畫,十分精彩。
生15:“山如青螺伏水,水似碧海浮動”一句,對仗工整,富有音韻,讀來瑯瑯上口。聽來鏗鏘悅耳 。
生16:與《巍巍中山陵》“城如潛蛇,山如伏鱉”有異曲同工之妙。
師:所言即是啊!
師:如果顧導也如文中描述西湖或者六he塔,你們滿足嗎?
生幾乎齊聲:滿足
【小學《口語交際-話須形象才動人》的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口語交際技巧03-31
口語交際教學設計11-28
《口語交際》教學設計04-09
《口語交際》教學設計06-12
小學口語交際《春雨沙沙》教學設計07-04
小學口語交際《圓圓的夢》教學設計07-04
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技巧02-04
《口語交際習作六》的教學設計07-04
口語交際習作六的教學設計07-04
口語交際習作一教學設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