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投資的最大境界
單憑一時的技術是成不了一世之師的。技術是有限的,人性是無限的,我們要用無限的人性去不斷拓展有限的分析技術,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投資體系。投資多年我悟出了四個字“萬法自然”,悟得到未必做得到。當時李小龍為了創辦截拳道,歷盡千辛才悟出武術的核心:“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可見它的思想多寬廣,它的招式是無窮無盡,容納了各種各派招式。所以不要太專注于技術及傳統的固定招式,我們要打破沉靜的湖面,突破局限,隨機應變創出自己的招式。蘇格拉底說過一句話:“叫人們放棄現有的一切規定(忘記所有招式),在懷疑本土壤之中,培養出常開不謝的思想之花(無招)!”,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敢懷疑,并去主動懷疑!否則你永遠只能走別人曾經走過路子或活在別人影子下。雖然我家世復雜,出生貧寒,但我時常懷有感恩平常的心待之,沒有絲毫放棄。記得八十年代炮紅一時的黃元申演得《大俠霍元甲》為了自創迷蹤拳說過一句話:“隨心所欲順其自然”,后來棄名歸佛。
大道無形,大道至簡。我曾經強調過,對待市場我們一定要虛懷若谷,不要以為什么都懂,老子說過,自知其無知!做人要守弱,謙下,虛懷若谷。在地面上最柔弱者為水,碰到一點微小的阻礙就會改變其形狀和方向,放在圓的盛器中則圓,放在方的盛器中則方是乎沒有自己的主張,可是一旦形成洪水,則再大的巖石都難以阻擋,不要總是以硬碰硬!投資的道理也一樣,其實,真的好簡單,簡單到判斷分析趨勢就只用那幾根K線就可以了,趨勢就是這么簡單?我只做上升趨勢的個股。這些道理可以說是簡單到你無法相信,但是卻又是那么地真實,可是在你沒經歷過上千萬次的股市實戰搏殺之后,是根本無法理解這些投資真理的!
如果你每天都關注那些細微的短線小波動,那么你將注定永遠無法在這個市場上賺到大錢!
記住: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人生!在股市當中,小賺靠技巧,大賺卻需要靠大思想!所以炒股到了一定境界,切炒的是一種思想!
如果一個人的思想有多高,思維有多寬,智慧有多大,胸懷有多廣,那么就決定了這個人將來會擁有多少財富!我以前在蘇州太行山佛教里看了一本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出家是出離自我的欲望財富名譽地位貪婪占有的家,難行能行難舍能舍成為世界的大自由人!”多么震撼啊。所以對待任何事物,我們一定要虛懷若谷。海濤法師說過:“接受有多少,成就就有多高。”
有很多股民說,我學了那么多技術,看了那么多書,是不是白看了,沒有用了。不!有用,這是一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你明白那些好那么不好,哪些適合你哪些不適合你。取己之長,攻彼之短!只要突破局限,你的思想和技術才能有質的飛躍。你現在只處于“匠”的層次,那么如何從匠步入師呢?
其實我想告訴一些朋友的是,如果你把投資當作一項事業,那沉迷于技術分析是成不了大器的。經過嚴格的技術分析訓練,我相信你會變得敏感,對細節把握很好,但無論你怎么去縮小k線,或者換成周線、月線、年線,你都無法跳出其中的起起伏伏,以更大的氣魄和眼光去看市場。你對技術分析運用的越純熟,你對投資的認識越接近自身的局限,你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匠”,但成不了“師”。這說的還是好的情況,糟糕的情況就是你浸淫幾年后,腦袋里越來越迷糊,最終被市場淘汰,你最后發出的感嘆是,我不適合做股票。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博覽群書,提高自己的修養,什么書都看,一天看2本,看了就扔,用最宏觀的眼光去看世界,不對,是看宇宙,這樣你就能開始真正的投資。
投資得越多,你將越富裕,整個國家也會更加興旺發達,因為你的投資將幫助更多的企業取得成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金融理財的原理實際上很簡單,也很容易掌握。第一項原理就是:儲蓄等于投資。把錢放進存錢罐或餅干盒里并不能算是一種投資,但只要你將錢存進銀行,進而購買債券或公司股票,那你就是在投資。接受者會用這筆錢去建商店、買房子或新工廠,這樣就會產生許多新的就業機會,而新的就業機會意味著為更多的工人提供更多的薪酬。如果融資者也能設法將部分賺來的錢進行儲蓄和投資,那么,這一整套儲蓄與投資轉化的過程將周而復始地促進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
伯樂老了,不能相馬了。秦穆公說,可以讓你的兒子接替你呀。伯樂說,我的兒子只能相良馬,不能相世所罕見的馬。只有早年曾與我共同砍柴的九方皋才行。于是,秦穆公就請來了九方皋。三個月后,九方皋相到了世所罕見的馬。說在沙丘,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就派人去找。結果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就很不高興,把此事說與伯樂。伯樂卻贊嘆說,九方皋的水平已到了這種地步了啊!他比我可要高明千萬倍啊!他所相的是應該看到的,顏色和性別之類是不重要的。把馬牽來一看,果然是一匹世所罕見的馬。
這是《列子》中記載的一則故事。伯樂的兒子只認識一般的良馬,因為他沒有認透馬的真正內質,他是憑眼界來看;而九方皋注重馬的內質和潛質,忽視馬的諸如顏色和性別等外在的特征,他是用境界來衡量的,所以他的水平高。
凡事透過表象,悟到最深層次的質,便是高境界。同樣是忠臣良將,范蠡的境界不知要比文種高多少倍。他看透了勾踐的品性,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功成之后,毅然隱退。可見其境界高。見其境界至高,是在陶和朱兩地經商,三盡其財,周濟百姓,被稱頌為陶朱公。而文種就受眼界的左右,感到自己功莫大焉,理所應該封爵受祿。結果還沒享幾天福呢,就被殺了!
千古至理“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不是每個人都能解析得透的。劉邦得天下后,張良退歸留地,為留侯,是早悟透了。而韓信功高蓋主,向劉邦要王位,最后在政治游戲中被殺,死到臨頭才悟透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太晚了。
只顧眼前,不顧長遠,是眼界的局限。悟道入里,參透內核,是境界的深功。稱為匠的,沒有境界,功夫只在表面,活干得再多,只是單調地重復,是“制造”。鐵匠打造兵器千萬,不見得有多深的造詣,泥水匠蓋房子千萬間,也不值得炫耀。而稱為師的,有著天人共譽、鬼神皆驚的高深的境界,出手不凡,無人能及,是“創造”。干將莫邪是鑄造師創造的寒鋒;故宮是建筑師創造的雄偉;精美絕倫的玉石雕器物是雕刻大師創造的心智。這豈是匠所能為。
其實,匠與師的差別就在于是否有境界。匠之所以為匠,是眼界不夠寬廣。理論上不琢不磨,業務上不求甚解,技術上淺嘗輒止,創新上固步自封,工作上自我欣賞,豈不是畫地為牢,把自己封閉在眼光所及的方圓界限內了嗎?一道童想和師傅學煉丹藥,師傅說要先學采藥。可每次進山采藥時,道童總是看到毛毛蟲,怕得直叫。還問師傅,我怎么越是害怕它就越是看到它?師傅說,你心里沒有草藥,就見不到草藥;你心里總是想著毛毛蟲,就總是看見毛毛蟲。毛病出在你是否用心啊!從此,小道童一心學習各種草藥的生長習性、性能、功效,不斷地把眼界放寬,最后終于從一個小采藥匠成長為道家醫師。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世界。歸根結底是思想的問題。思想狹隘,就會鼠目寸光,蝸之角、螺之居,不見大天,尺寸之間即是世界;思想宏大,就能放眼世界,可以超脫一切地域的限制,即使是在螺螄殼里也能開道場,一沙一世界,一石一昆侖,胸中揣明月,兩腋生清風,這才是大境界. /股海潛龍
【淺談投資的最大境界】相關文章:
股票投資的境界07-02
淺談能源汽車的環保新境界論文07-03
關于投資的三種境界06-24
淺談證券投資審計06-28
淺談投資的簡單與復雜06-25
淺談釜底抽薪的投資法則06-24
淺談“釜底抽薪”投資法則07-03
投資人有八種境界06-27
淺談為行業客戶創造最大價值07-02
德國投資移民的最大優勢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