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言語理解與表達技巧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言語理解與表達技巧,歡迎閱讀。
1.轉折之后要看,轉折之前可不看
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對,前后分句是一種轉折關系。前面分句說出一層意思,后面分句說出另外一層意思,是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正意。
表示轉折關系的典型關聯詞是“雖然……但是……”。跟“雖然”作用相同的還有“盡管”、“雖說”、“固然”等;跟“但是”作用相同的還有“可是”、“不過”、“然而”、“卻”等。 “其實”、“事實上”、“實際上”、“只是”、“當然”等也表示轉折關系,為弱轉折。
在一個文段中,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之后通常出現主題句。因此,轉折之后要看,轉折之前可不看。
2.結論部分要看,結論之外可不看
一個分句說出原因,另一分句表示結果,這兩個分句是一種因果關系。
表示因果關系的典型關聯詞是“因為……所以……”。跟“因為”作用相同的有“由于”、“既然”;跟“所以”作用相同的有“因此”、“因而”、“可見”、“看來”、“那么”、“總之”、“故而”、“言而總之”、“綜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論之”等。
在一個文段中,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之后通常出現主題句。因此結論部分要看,結論之外可不看。
3.總述部分要看,分述部分可不看
行文脈絡指的是文章的結構,作者的寫作思路。一個文段有一定的行文脈絡,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總述的部分通常是文段的觀點或解決問題的措施,也通常是文段的主題句。總述部分通常位于文段首句或末句,做題時我們需要把握首尾句原則。分述部分是為了證明或解釋總述部分的觀點或措施,不是重點所在,因此可不看。
4.解決問題要看,目的本身可不看
目的不重要,解決問題才是答案。引導目的的詞語有“為了”、“ 要想”、“ 想要”、“ 才”等。表示“解決問題”的詞語有“必須、需要、應該”等。需要注意的是,解決問題的措施往往是必要條件,解決問題的措施是重點。
5.文段觀點要看,舉例本身可不看
舉例的標志有“比如”、“正如”、“例如”、“以……為例”、“……是一個例證”。此外,故事、數據等均可為例證。
舉例是為了說明前后觀點,重點找前后觀點。例子本身不重要,閱讀時可省略。一般情況下,圍繞舉例的選項是命題人設置的陷阱,應排除不選。
【言語理解與表達技巧】相關文章:
溝通表達技巧10-30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12-12
語文讀理解解題技巧06-22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07-21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07-06
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集錦07-14
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集錦07-15
關于口語表達口語技巧12-07
語言表達技巧06-27
溝通表達技巧6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