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

時間:2023-10-02 08:00:03 中秋節 我要投稿

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月光誕、月夕等,節期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歡迎閱讀。

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

  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 1

  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

  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后,她還經歷了太陽制造的種種磨難,終于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苗族父老為對他們幸福愛情的懷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著月亮的光輝,跳起苗家歌舞,并把這一風俗稱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白頭之好。

  傣族的拜月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

  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后來,他不幸死后,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

  每逢中秋節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姑娘、媳婦們忙著到湖邊、池塘里抓魚。他們都忙著準備節日的晚餐。老阿媽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大小開始“拜月”。然后,對空鳴放火藥槍,以示對英雄巖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嘗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

  侗族的偷月亮菜

  湖南侗鄉的中秋之夜,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

  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里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著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后生的園圃,去采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盜”。她們還要有意地高聲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這是借助月宮仙女傳遞紅線呢。如果能摘到一個并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采摘的對象。嫂子們這夜也同樣到別家園圃里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采到一個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因為,這象征著小孩的肥壯,毛頭的健康(毛豆的諧音,指小孩)。小伙子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不過,他們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神奇異彩。

  土族的“打月亮”

  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將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們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稱“打月亮”。

  藏族的“尋月”習俗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團圓吃月餅。

  蒙古族的追月習俗

  中秋月下,蒙古族男女老少跨上駿馬,披著銀色月光馳騁在草原之上。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他們則朝西放馬奔馳,緊緊追隨月的足跡,不到月下,不止“追月”。

  鄂溫克族的供月習俗

  鄂溫克族同胞過中秋節以合家歡聚、供月為主要內容。節日期間還探親訪友,互相宴請。中秋夜晚,人們聚集于篝火旁,歡歌曼舞,直至深夜。

  廣西侗族的“行月”習俗

  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廣西壯族的“祭月請神”

  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或中秋夜,人們便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個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征社樹,亦作月神下凡及上天的梯子。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此外,壯族還習慣在河中的竹排房子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則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并演唱優美的“請月姑”民歌。

  布依族的偷老瓜煮糯米飯

  布依族人會將偷來的老瓜用紅布包好,再一路放炮到缺子女的人家。這家的主人收下老瓜,必須要請送瓜人吃酒消夜,據說這樣可以給這家帶來子女。對于這被偷的瓜,被偷的人家也不會在意,相反,他們會認為這樣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好的收成。

  德昂族的“串月”習俗

  對于云南潞西的德昂族,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便會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黎族的“八月會”(“調聲節”)

  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每逢此時,各集鎮便會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就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則選此良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朝鮮族的中秋習俗

  朝鮮族在中秋這天宰牛殺雞,烹煮佳肴,用新谷制作打糕和松餅等節日食品。松餅是把米面蒸熟后打成粘團,再搟成小片,或把米面和好搟成片;用小豆、豌豆、芝麻、蘇子、栗子、糖等做餡,包成彎月形菱角狀,入鍋蒸熟即可食用。大小如花生,味道似湯圓,別有風味。入夜時分,朝鮮族人用木桿和松枝搭起“望月架”,先請老人上架探月,然后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阿昌族的特俗習俗

  云南省梁河縣一帶的阿昌族,每逢中秋都忘不了給狗飽食一頓。

  相傳從前稻谷皆自生自長,而且高大如芭蕉樹,人們因此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并把吃不完的稻谷都糟蹋掉了。一天,觀音娘娘見人們如此不珍惜糧食,一氣之下刮起一陣狂風,卷走了所有的谷子。不久,人們一個個餓地嗷嗷直叫,觀音聽到狗叫,想到作孽的是人不是狗,于是就朝狗叫的地方撒下一把把谷子,人們把狗攆開去搶谷種吃。一位老人勸阻了大家,并把撿到的幾粒谷種播撒在河邊的田里,從此代代相傳,人們不僅學會了種谷子,還懂得了生活要靠辛勤勞動的道理。為了不忘過去的教訓,也為了報答狗討來谷種的恩德,八月十五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都要用新收獲的大米煮飯喂狗,而后走親訪友,歡聚娛樂。

  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 2

  中秋節的由來之一:

  “嫦娥奔月”說,早在戰國末年成書的《歸藏》記載:“昔日嫦娥——西王母的不死藥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人們對嫦娥寄以同情,說她登上了天帝的xx,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開始將八月十五日夜的賞月改稱為祭月,期盼嫦娥回歸人間。

  中秋節的由來之二:

  “時令節氣”說,近人考證,“中秋”一詞,始見于春秋末年《周禮》:“中春晝,鼓擊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節各地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

  中國南方、香港及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在中秋節夜晚提燈籠. 或將燈籠掛在門前。或將燈籠掛在門前。

  在臺灣,陰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全臺灣放假一天。至今,臺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等為祭禮。

  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雖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 3

  廣東中秋節的習俗多樣,如陽江有中秋節吃糖雞的習俗,韶關有寓意團團圓圓的炸花生餅,惠東則拜月的時候要吃柚子,潮州人過中秋節,還會吃芋頭,還有燒瓦塔的習俗。佛山南莊鎮上元村的朋友們,有幸可以觀賞中秋舞火龍。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廣東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1、廣州:樹中秋

  在廣州,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

  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2、湛江:編豬籠

  把做成小豬形狀的月餅,裝進竹篾編的小籠子中,中秋節時用紅線戴掛在孩子們胸前、脖子上或小竹桿上,籠子一頭是紅色一頭是綠色,有的還綁上彩帶或碎花,既是舊時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又是小孩子的玩物。以這種方式迎接慶祝中秋節是粵西湛江中秋節時的傳統習俗。

  每年農歷五月,吳川、雷州、廉江、麻章等地的村民們就開始編竹籠,一直持續到八月十五,這段時間,各村可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忙碌著買竹子、開篾、浸柱、織籠、著色、扎彩,一家大小圍在門口的大樹下,鄰里串門,你幫我編,我幫你織,大家忙得不亦樂乎,村里的中秋氣氛也越來越濃。

  3、惠州:駁山歌

  對歌(也叫“駁山歌”)是中秋節惠州人的傳統娛樂形式之一,以前西湖邊時有中秋之夜駁山歌(對唱)娛樂活動。入夜,一些喜唱山歌的人自動集中到預先約定或適宜對歌的場所,如西湖邊。對唱時,以“今夜山歌我開始,哪個敢對我就來”開始,隨后對方必須隨聲相應,否則,即算落敗。

  對唱內容十分廣泛,嘆命苦者有之,揭人隱私者有之,猜謎者亦有之;對歌者不分男女,有歌就唱,以唱惠州話山歌為主,間或出現少量客家山歌,直至月過中天,歌聲漸歇,人們才盡興而歸。

  4、佛山:舞青火龍

  獅山松崗萬石村有中秋夜舞青火龍的習俗。當日扎好的龍身放在祠堂,等天色逐漸入黑,村里面的青年吃完團圓飯之后,就會舞起長龍,先到村附近的東風水庫,把龍頭和龍尾沾一下水,寓意采水。

  完成青龍采水后,青年又舞動青龍就回到村中,拜過祠堂后就開始穿街過巷,為村民祈福。青龍舞到巷口的時候,村民紛紛上前在青龍上插香添燭,變成火龍。村民還會給舞龍的人送上紅包,并從青龍身上拿回一柱香插在家中神位前,祈求得到保佑。

  5、梅州:捧菜籃姊

  梅州客家傳統的中秋節除賞月、吃月餅外,還有一習俗:叫“捧菜籃姊”又叫“捧月華姊”(捧即抬也),這一習俗在客家農村長盛不衰。每到中秋(農歷八月十五,有的地方廷長至至八月十六)月圓之夜,明月從東方升起,銀色的光普照大地之時,便是賞月的最佳時候,各家各戶男女老幼在皓月當空,一家人喜氣洋洋,擺上月餅、果品之類焚香祈禱、化財帛(這一過程叫中秋賞月接月華姊)之后,一家人團坐分吃月餅、飲茶,共享無倫之樂。

  接著有一個活動(習俗)“捧菜籃姊”就開場了。他們大多通過其祈求問卜,展望未來的收成好壞,小孩、少年、青年則大多問某人今年幾歲?讀書如何?前途如何?婚姻如何?接下來就是嬉鬧之事。據說“菜籃姊”有求必應,男女老少亦樂此不疲。

  廣東中秋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比較特別的,如中山中秋食豬仔餅,肇慶要燒番塔,下面小編繼續為您介紹。

  6、中山:食豬仔餅

  沙溪人過中秋,有食豬仔餅、煲粥的習慣。在物資匱乏年代,貧困家庭買不起月餅,就用“糙米餅”和“豬仔餅”替代。

  褐色的“糙米餅”用黏米碎成粉末,混合片糖制成,大約1厘米厚,直徑約10厘米,中間嵌一小塊薄肥肉,味道甜膩。“豬仔餅”用面粉制成小豬形狀,裝在小豬籠里售賣,被親切地稱為“小朋友月餅”。

  7、肇慶:燒番塔

  廣東肇慶高要和鼎湖區的鄉村中秋節至今仍保留“燒番塔”的習俗。中秋之夜,在村中空地用磚頭石塊壘砌起“塔”,燃燒的草料從“塔”噴出,村民邊燒邊唱“番塔”歌,場面十分壯觀。當地的老人稱,“番塔”火苗高升就代表吉祥,升得越高越好。

  “燒番塔”的起源民間有多種說法,有傳是為紀念清代抗法將領把逃入塔中的“番鬼仔”(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斗,有傳是紀念元朝末年漢族人民為反抗殘暴統治者,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現在是為祈求吉祥和來年豐收。

  8、東莞:照月

  東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撮合。舊時東莞有些婦女相信“月老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無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時,在月下焚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撮合。相傳中秋之夜,靜沐月光,可使婦女懷孕。

  在一些地區,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婦女便走出家門,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貴子,謂之“照月”。

  9、潮汕:蕩秋千

  潮汕地區有著一個獨特的習俗——蕩秋千。中秋之夜的蕩秋千,要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秋千和“十”字秋千,然后在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升上中天,穿著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秋千前,女的不能蕩秋千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伙子們了,他們爭著蕩秋千,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秋千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騰空飛旋箍著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

  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 4

  中秋節吃什么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可見中秋節當然吃月餅了。

  但是根據各地的習俗不同,吃的東西也五花八門。有吃栗子,吃田螺,吃山芋,吃柚子,吃鴨子,吃南瓜,飲桂花酒,食藕盒子,吃中秋蟹等。但是此次中秋節,據我了解湖南安陵書院舉行的中秋節賞月活動很有特色,光吃的就能使你養生歸原,名菜如下:臨武鴨、東江魚、洞庭湖大閘蟹、桂陽壇子肉、馬田豆腐、永興香螺、檳榔芋頭、沅陵板栗等。

  吃月餅

  “中秋佳節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

  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品味家的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形野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這一天,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吃田螺至于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鐘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

  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也是相當久遠。

【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相關文章:

各民族中秋節的習俗4篇06-26

中國元旦各民族習俗07-10

《各民族朋友》教學設計07-04

中秋節習俗08-11

中秋節的習俗09-16

中秋節的習俗09-14

關于中秋節習俗07-02

中秋節各地習俗09-13

陜西中秋節的習俗07-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夜夜欢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 男无遮挡吃奶gift动态图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欧洲站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最近2019年最中文字幕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小视频 |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九九热香蕉视频 | 日本大学生xxxx视频 |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噜噜 |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 一级做a爰片鸭王 | 欧美一级美片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成人午夜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放视频 |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 | 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 天天在线欧美精品免费看 天天影视涩香欲综合网 | 中国在线播放精品区 | 国产在播放一区 | 久久v| 美女黄页在线观看 | 男女午夜性爽快免费视频不卡 | 欧美a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欧美a在线看 | 日韩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 成年人深夜福利 | 国产一级片观看 | 99视频在线精品 |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 99精品视频看国产啪视频 | 五月天亚洲视频 | 中国在线播放精品区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 | 日韩三级免费看 |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 1024手机在线观看 | 污视频网站在线免费看 | 日日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