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延遲退休能解決老齡化問題嗎?
延遲退休不是應對老齡化的救命稻草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趙耀輝所做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中國不提高退休年齡,到2050年,年輕一代必須拿出自己收入的41%用來供養老年人。
在當前現收現付的制度之下,養老保險成為兩代人之間“蹺蹺板”的游戲。
隨著制度贍養比的惡化,如果老年人不愿意多做一些貢獻,比如降低養老金或是延遲退休,那么年輕人將不得不承擔更高的養老“稅率”。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飛速發展,其中人口紅利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因素正在逐漸的發生變化。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相當長時期里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比上年減少345萬人,這意味著人口紅利趨于消失,未來中國經濟要過一個“減速關”。與人口紅利趨于消失相對應的是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我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這也是一個不爭的實事。人口老齡化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問題,這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從戰略的角度上給予系統的研究和謀劃。首先,應關注勞動力人口減少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千方百計填補由于勞動力人口減少留下的空白。其次,應保證老齡化人口的合法權益,從經濟、福利、人文關懷等方面給與老齡人口以全面的關懷,極為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最后,老齡化人口也是人力資源的一座寶藏,應千方百計的開發這方面的人力資源。因此,應對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問題,不應該把關注點聚焦在延遲退休上,而應該把延遲退休作為應對老齡化社會的一個可選項。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意味著勞動力人口的減少,但并不意味著人力資源的必然減少。我們可以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以此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效率;可以使用更多的工業機器人和信息化手段,進而減少對于勞動力的需求;可以運用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平衡人力資源。通過一系列措施保證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依托經濟、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管理的創新,這些并不難實現。應對老齡化還需要合理地開發潛在的人力資源,如何在待業的年輕人中和具有勞動能力的老齡人口中開發人力資源,也需要系統的研究和平衡,而不是僅僅盯住老齡人口的延遲退休問題而忽視其他因素。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事關重大的社會問題,而保證養老金的運轉和有效支付是社會保障體系如何應對老齡化的問題。延遲退休并不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救命稻草,僅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并不能承受人口老齡化之重。社會保障制度和措施,需要在應對老齡化社會的總體戰略下去考量,與其他的制度和措施一起,共同撐起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未來。
【延遲退休能解決老齡化問題嗎?】相關文章:
延遲退休與老齡化07-03
今年會延遲退休嗎07-02
下崗工人延遲退休嗎07-02
延遲退休年齡合理嗎07-02
延遲退休5年合算嗎07-02
65歲退休能解決養老保險問題嗎07-03
社保會延遲退休年齡嗎06-30
延遲退休年齡真的開始實施嗎06-30
延遲退休計算07-05
延遲退休的提出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