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熱門][精華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有利于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怎樣寫評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熱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熱門]1
本次聽了趙老師執教的是三年級《我學習,我快樂》一課。這節課,我覺得孩子們就給展示了他們不一樣的風采,而師生完美的配合,為我留下深刻印象。現在簡單談一下自己的聽課體會:
從內涵方面來說,《我學習,我快樂》這節課始終洋溢著快樂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孩子們首先從展示自我的“才藝大比拼“活動導入新課的學習,孩子們有的表演相聲,有的表演古詩,有的展示魔方的還原,孩子們精彩的節目給聽課的老師和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演相聲的同學以其幽默的談吐給大家帶來陣陣歡笑,表演古詩的同學以其飽含激情的朗誦讓孩子感受古詩的魅力,表演魔方的同學在極短的時間內讓魔方還原六面,更是讓大家瞠目結舌,佩服不已,大家在豐富多彩的才藝展示中感受孩子們各自成長的幸福、進步和自豪的情感,學生的表現積極向上,教師所采用的評價方式是采取了讓孩子們夸一夸的方式,讓大家對表演的同學進行夸贊,孩子們聽到夸贊之后,就產生了快樂、激動、興奮的情感,從而為本節課以后的開展調節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和感情基調,也就自然而然的導入了課題《我學習,我快樂》
這節課,我覺得教師做到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始終洋溢著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因為我教師創設了一個人人參與的學習交流的氛圍,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每個孩子在教學中都始終洋溢著積極參與的熱情。本節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始終有效融為一體,學生的交流沒有流于形式,參與面廣,幾乎每個孩子都參與了課堂發言,而且孩子們也是有感而發。
這節課,教師的多媒體的使用比較合理,本節課,沒有過多地使用媒體,而是恰如其分的利用了多媒體的有效性來輔助教學,教師精心選擇的視頻,更是為孩子們以后的生活導向,引導孩子聯系生活,回歸生活指明了以后學習的方向,正像有的孩子說的那樣“孝敬父母,從現在做起”,“幫助別人,舉手之勞”,孩子們能夠從那些視頻中學習到學習做人,體會到文明,感悟到幫助別人的快樂,這樣的教學效果達到了,教學目標就是完美的落實了。
教師善于抓住課堂的偶發事件進行合理教學,作為教學資源,比如,在辨析導行的環節中,教師在引導孩子判斷應該學什么,不應該學什么,孩子都熱情參與著,可是有一個孩子卻不小心折斷了尺子,制造了課堂的小意外,教師就抓住了這樣的小事件,順勢引導孩子應該向認真發言、積極舉手、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學習,而不應該向違紀的學生學習,學生不僅從畫面中理解到了如何做,更學習到了在班級、在現實中我們應該如何做。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熱門]2
聽了盧國超老師所上的道德與法治《安全記心中》一課,我認為亮點較多。盧老師首先從平安出行知識點入手,讓學生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從而導入新課。整堂課以安全常識為載體,以問題探究為龍頭,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給人的感覺是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從整體上說是一節很成功的常規課。
縱觀整節課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學習:
一、任務目標定位準確。
理論聯系實際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原則。
但選用什么樣的教學素材,這體現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
本節課盧老師選取常見的'生活安全素材,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安全常識教育,使學生認識到什么該做,什么不能做,哪些行為是有危險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了學生躲避危險的能力。
二、情境材料選用精確。
課程標準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學會把日常生活場景轉換成課堂教學資源,并把實際生活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出正確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材料,呈現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后的材料和問題。這節課盧老師所選用的材料,比較“精確” 。主要運用圖片、事例等不僅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增強了學生自覺躲避危險的意識。
三、教學理念體現明確。
這節課,立足于“安全第一”,盧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材知識的羅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識的重組和整合,并不斷地引導學生去分析現實問題。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后,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盧老師的課一直在努力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整節課始終體現著“互動、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同桌討論和小議次數較多。
四、教學方法采用正確。
教學方法的選擇決定著一節課的成敗,本節教學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互動,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創生出一節優秀的課。在這過程中,盧老師通過點撥、引導,啟發學生深刻領會安全的重要性,做到了讓學生“安全記心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盧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徑”。
常言道: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個人認為這節課在在分析問題時,讓學生不僅動腦,而且結合題目動動手動動筆,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以上評課僅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熱門]3
品德與社會評課稿老師執教的《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不亂扔垃圾》;《遠離危險》幾節課。下面我就說一下觀看這幾節課后的一些小感想。首先,《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這一節課,這一節教師準備充分,形式多樣。學生學有所得,受益匪淺,既提高了認識,又學會了技能。整個教學設計很有特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創造性地得用教師本身,效地開發和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提高了教學效益。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啟發引導到位,課堂十分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學得輕松愉快,真正做到感情真、體驗深、目標明。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為基礎、以科學為依據、以活動為主線的教學特征,突出了新課程的理念,讓人耳目一新。
活動目標在整個活動中體現得很好,全部活動都圍繞著目標在開展,每個小活動的目標都清楚、明確,且相互銜接得十分流暢,力圖讓學生去感受、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科學的用眼方法,糾正不良的用眼習慣等;在活動過程中,開放性地利用教材,并有針對性地將之與有關資料結合,擴展了教學內容。如將教材與反映全國、全省和東營市的中小學生視力情況的數據結合,與班上視力不良學生的人數結合,有利于拉近視力問題和學生的距離,加深教學內容的現實感、緊迫感;注意歸納學生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能夠掌握要領。如在和學生談論了預防近視的話題后,用一首朗朗上口、容易記憶的兒歌巧妙地把要點加以總結;重視實際地提高學生必要的技能,而不是停留于口頭議論。如別開生面地和學生共同動現場面對面地指導,讓學生明確了做眼保健操的程序和動作要求;注意把課上課下連接起來,而不是認為上完課就是活動的終結。
其次,《不亂扔垃圾》一些想法。聽了張老師的這節課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就是干凈、利落、有趣。首先在導入上張老師利用自己的家鄉榮成的美麗風光帶給大家一種精神享受,然后又利用被污染后的畫面讓大家通過對比的方法來感受垃圾帶來的`危害;繼而讓學生思考應怎樣處理垃圾/處理垃圾的方式可分為三種: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隨后在生活廷伸這一環節中,張老師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垃圾分類,送回各自的家,調動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在活動中對于有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及時點撥,讓學生輕松學會了新知.在談論了以上話題后張老師也用一首兒歌把重點加以總結;讓學生更容易讓住亂扔垃圾的危害和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本節課李老師通過新的授課方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后,自己研究自主交流,教師適時點撥的新型教學理念讓學生切身體會到遇到危險時應怎樣遠離如果在避免不了時應如何自救,這節課合理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