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元宵節作文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節作文1
今天是我們一年一度的節日-----元宵節,特別熱鬧,有幸在繁華的城市里過元宵節,最好不過了。看著各式各樣的花燈,想想漂泊在外的打工族不管多遠都要趕回家團聚,該是多么愜意!
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我依舊快樂,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湯圓,雖沒有城市的花團錦簇、珍饈佳肴,可一家人和和睦睦、團團圓圓,這對我來說已十分滿足了。
我們農村最有趣的是串門兒,我很愛串門,東走走,西逛逛,忽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順著這香味不由的回到了家中,媽媽見我回來,說:“回來吃湯圓嗎?”我說:“原來是咱家的湯圓味!”之后,媽媽給我盛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我端著碗,拿著筷子夾起一個湯圓就往嘴里送,不料這湯圓太燙,燙的我舌頭都起了泡,可我還舍不得吐出來,強咽了下去。
啊!我愛我家的.湯圓,更愛家鄉的元宵節,那喜慶的氣氛,甜美的湯圓,猶如一瓶瓶美酒封存在記憶的倉庫,時品時鮮。農村的元宵節真讓我依戀啊!
這就是農村的元宵節,比城市的元宵節更精彩!
元宵節作文2
今天,父親、母親帶著哥哥、大姐、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花燈。
“哇!好漂亮啊!”大姐情不自禁的驚嘆了一句。我們首先看到了和諧門,那悠揚舒緩的音樂讓大姐和妹妹不由自主地跳起舞來。
我很喜歡“十二生肖”那組燈,瞧,龍在“嚓!嚓!嚓!”的打小鈸,蠻有節奏的!豬用盡全身的力氣“咚!咚!咚!”的掄著槌子敲大鼓……鑼鼓喧天,笙簫齊鳴,十二生肖音樂會給元宵節帶來了無限的歡樂!
接下來我和大姐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最后面是什么,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我和大姐異口同聲地叫了一聲。原來是威震四海的托塔李天王的塔矗立在前面。只見塔內緩慢的.旋轉著人民幣的畫面,我想大概是恭喜人們發財吧。實在是太隨人愿了!
我們又趕到了父親、母親那里,這時他們正興致勃勃地看著“空城計”呢!只見諸葛亮穩坐城頭,不慌不忙地彈著琴,真是一種處變不驚、沉著鎮靜的大將風范啊!
今晚真是五彩繽紛的花燈連成片,熙熙攘攘的人群匯成海,歡歌笑語形成潮啊!我們一家人也都沉浸在元宵節的歡樂中。
元宵節作文3
元宵節是一月的最后一個節日,當然得好好過一過。我家的元宵節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牛”!
元宵節,元宵節,當然得吃元宵,所以今晚的晚餐就是元宵。這次的掌勺廚師也跟往日不同,我把媽媽替換下來,搖身一變成廚師。我在媽媽的指點下完成這道菜,雖然有幾個元宵開膛破肚,但這畢竟是我第一次做。看著這潔白如玉的元宵,我還真舍不得下口,這白白胖胖的元宵娃娃好像是在沖我微笑,我輕輕的咬一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這一頓飯,“牛”!
接下來應該去看花燈,我們一家拿著買好的.燈籠去廣場看花燈。這里的花燈種類齊全,有“嫦娥奔月”、有“牛氣沖天”、還有……我們看的眼花繚亂。當我們看得正高興的時候,天空上方開滿一朵朵美麗的煙花,花燈在煙花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美麗生動,栩栩如生。這些花燈,“牛”!
看別人放不過癮,自己放才過癮。這不,我們剛回到家就把煙花統統的搬出來準備放。我們把煙花點燃,天空頓時成花的海洋,一朵朵煙花競相開放,到處燈火通明,洋溢著過節的氣氛,煙花讓這座城市更加美麗,炮竹聲打破夜晚的寧靜。這個夜晚,“牛”!
你們說我家的元宵節過的牛不牛?
元宵節作文4
今天是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從唐代流傳下來。這一天月亮特別圓,要吃湯圓,湯圓又叫湯團,意思是團團圓圓。
元宵節活動也很多,有耍獅子、舞龍、踩高蹺等。今天晚上,月亮很圓,像一個大玉盤,高掛在夜空,又像一個精致銀盤。我們一家和親戚朋友去吃自助餐。然后,我門去潮陽買燈籠、猜燈謎去參加燈會。還沒到廣場,只看見人群向四面八方涌來,黑壓壓人群一眼望不到頭,仿佛是一片人海洋。廣場上空不時地在放煙火,把夜空都照亮了。人們都發出嘖嘖不絕驚嘆聲。大家喜笑顏開,齊聲叫著:“哇!”煙花形狀有很多,有圓形、愛心形等,五彩繽紛。廣場上花燈真漂亮呀,五顏六色,色彩十分明艷,有蓮花燈、宮燈、龍燈等。這些燈上總是有一些吉祥成語,比如:吉祥如意、恭喜發財等。我們還去了文明塔,文明塔旁邊有一口古井,直徑長1.6米,總長12米,至今還有水!我們還登上了文明塔最高一層從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半個潮陽,我看著下面人像一只只螞蟻。我們還看到了在天上飛孔明燈,半夜三點了。我們還去玩、去唱歌,直到早晨6點多才回家。
這讓我度過了一個快樂元宵節!
【元宵節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元宵節的作文:歡樂元宵節-元宵節作文01-11
元宵節的作文通用-元宵節作文01-11
快樂元宵節作文_元宵節作文04-22
元宵節作文:源遠流長元宵節07-01
熱鬧的元宵節元宵節作文01-31
快樂的元宵節_元宵節作文02-15
元宵節元宵節作文3篇07-13
精選元宵節元宵節作文三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