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選擇語文教學內容
語文教學的失敗、無效,問題主要出在教學內容上,而不僅僅是教學方法上。那么怎樣選擇語文教學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幫到大家!
摘 要:語文教學的目標歸根結底就是讀好書、寫好字、作好文,扎實有效地落實聽說讀寫一直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和關鍵,教學中應該做到把“語”和“文”聯系起來。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和文;教材和現實;統一
曾經聽到過一位校長對一節公開課的評說:這節課忽視了“語”和“文”的聯系,只停留在對詞語、句子、段落的淺層次的理解上,忽略了文本解讀。他的見解讓在場的教師都有所觸動。
王榮生教授指出:語文教學的失敗、無效,問題主要出在教學內容上,而不僅僅是教學方法上。確實,上課前不知道要教什么,下課后不知道教了什么,學生學會了什么,這一直是語文備課的最大困擾。看來,選擇正確的教學內容確實非常重要,“語文課應該教什么”是備課首要考慮的內容。
可是,往往在備課的時候,尤其是公開課的時候,教師積極準備的不是要教什么,讓學生能學到什么,而是怎么制造亮點吸引眼球,怎樣展示教學技巧、教學藝術,使自己獲得較高評價。以至于一節課轟轟烈烈上完后,自己心中也無底,不知道哪些達到目標,哪些未達成目標。學生究竟學到了什么,學得怎么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只是個例子。”語文課必須教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否則,它就不是語文課了。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的目標歸根結底就是讀好書、寫好字、作好文,扎實有效地落實聽說讀寫一直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如果所有的教學環節都奔這些目標而設,不搞花架子,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語文沒有學不好的。
語文課上,教師要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和方法的訓練,指導學生聲情并茂地讀,讀出自己的見解,讀出“文”的韻味,了解和掌握關于其“語”的知識。讓“語”和“文”做到有機的統一。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環節。每一節語文課都要貫穿寫字教學,進行字理分析,字詞訓練,培養學生字感。有關課堂上讀寫結合一環,教師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讓學生多方位訓練讀寫,最大限度地提高參與度。所謂的寫好作文是日積月累、厚積薄發的結果。
教師要認真做好研究教材的功課,做到“明”“清”“出”,即明結構、清線索、出主題和重點難點。分析所謂的學情并不是抽象的,或者簡單地指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而是對哪些學生讀不懂,需要教師點撥指導令其懂,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突破,哪些是初步掌握逐步滲透等要了然于心,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來匹配教學方法和手段,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學內容落到實處,使學生在每一個環節中學有所獲。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明白為什么要教這些內容。還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相對集中,教師做到條理分明,學生才能學得透徹,掌握牢固。不求面面俱到,追求一課一得,學練扎實有效。
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并不是一句空話,王榮生教授說:“首先要強調與常態的一致,即語文課所教的聽說讀寫,其取向、姿態、方式要與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所需要的、所運用的一致起來。常態的對立面是變態,如果我們所教的語文只有在考試試卷上才體現它的用處,甚至隨語文考試的改進連在考試試卷上也用不上了,那么就是變態的語文。”這個觀點告訴我們,要嚴格貫徹“三用”標準:課堂上教的內容,作業中能用,考試中管用,現實生活中實用才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系統地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積累來理解當前的功課,并利用當前的功課來加深理解已經獲得的知識建構。當學生習慣于尋找教材和現實生活的接觸點和相互聯系,那么這就是最理想化的教學效果,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當“語”和“文”聯系起來,“語文課應該教什么”這個問題已經不是什么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曹茂昌。語文教學目標設置的幾個誤區。中學語文教學,2007(08)。
【怎樣選擇語文教學內容】相關文章:
選擇語文專業就業前景怎樣?07-14
怎樣選擇顯卡07-01
怎樣選擇股票07-05
怎樣給寶寶選擇書籍07-03
怎樣選擇漲停股票?07-04
怎樣選擇漲停的股票07-04
大學怎樣選擇專業06-29
怎樣選擇漲停股票07-03
怎樣給孩子選擇保險07-13
怎樣選擇漲停股票才是正確選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