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理教學過程之教學效果論文
一、優化教學程序,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學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觀到抽象,同時還要注意知識內在的邏輯性,一環扣一環,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之中。例如,講解高一年級“力的正交分解法”,用解斜三角形的數學知識,可求共點力的合力,但求解過程非常繁雜,雖可處理轉化成求解特殊三角形來求合力,求解過程簡化了,但學生還不能接受。此時引導學生是否想學習特別簡單的求解方法,該方法不但簡單,而且極易學,只需求同一直線方向相同的力相加、方向相反的力相減,學生的求知愿望空前高漲,而后教師可順利講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教師的教學內容有序化,能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認知結構。這種認知結構以基本概念、規律為基礎,以知識之間的聯系為脈絡,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能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領會、疏理、提取與遷移運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例如,講解初中“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我先從生活中學生經常接觸到的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入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來提煉規律,而后通過凸透鏡的特殊光線來做出成像光路圖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后用光具座通過實驗讓學生來感知規律。
二、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手段是指師生教學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隨著社會發展進步,教學手段現代化進程飛速發展,早已結束了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模式,多媒體計算機已進入了絕大部分中小學課堂。成功的、合理的電化教學,可幫助學生掃除認知道路上的障礙;也可在創設情境、演示實驗現象、反映規律、講解知識的過程中,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使物理現象、物體運動過程更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可達到容量大、高效率的教學效果。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存儲的錄音、錄像,大屏幕投影圖片、文檔等,有效地做到了聲、像、圖、文的有機結合,更強地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感知、理解、消化和運用,彌補了教師靠嘴講解的不足,延伸了知識理解的深度,從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有電化教學條件學校的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的說來,優化物理教學過程就是要認真地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現有的教學條件,試驗、探索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教學策略。為此,教師要長期堅持學習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術,努力使自己既能生動講解學科知識,又能優化組合現代教學媒體;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能感知學生內心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使教學過程的安排適用于不同層次、不同情況的學生;切實做到每堂課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走入輕松、愉快、高效的學習世界中去,使學生樂學、善學、好學,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
【物理教學過程之教學效果論文】相關文章:
物理教學論文07-09
物理科技論文06-10
師德及教學效果自我評價(精選15篇)07-13
教師教學效果評價分析范文03-31
生物教學論文11-24
物理教學總結05-19
初中物理科技小論文(通用6篇)06-17
舞蹈教育教學論文02-17
物理教學計劃07-09
物理的教學計劃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