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國沒有職業歧視范文
朋友在東部一小學當教師。每年的八月下旬,教師們就開始返校,為新一學年作準備工作:參加各種教學培訓、布置教室,以迎接新生。隔了一個暑假,教師們再次相見,按照美國的習俗,彼此擁抱,相互問候:這個夏天過得可好?都干了些什么?好不熱鬧。一些教師興高采烈地說:旅游、去海灘、帶孩子去游泳,或在家盡情地休息。聽起來,很典型的美國式渡假生活。也有一部份教師說繼續做工:在夏令營教課、或去商店做售貨員。有位教師說,整個夏天都很忙,一直在賣冰棒。看著她大大方方、面帶愉悅的感情,讓人不免感到有些驚訝!
記得在國內上學時,一個同學的母親是大街上賣冰棒的,從同學到其他家長都另眼看他,這位同學也時時擔心別人為此瞧不起他。后來到了美國后,也聽到了讓人哭笑不得的這樣類似的笑話:許多剛從大陸出來的人在餐館或衣廠里打工,有些人很不情愿讓大陸的親朋好友知道實情,有一個在餐館打工的就告訴中國的朋友:我在美國是做社會工作的,整天與人打交道。
最近參加了一個晚宴,席間一位美國公司的主管向在座的人介紹坐在一旁的兒子:他在加油站做臨時工。從那位CEO父親講話的語氣和在場賓客的反應中,讓人感到他孩子做這份臨時工是很自然的,沒什么不好說的,甚至他還隱隱透著為孩子能涉足社會、開始自食其力的自豪。讓人心里不覺嘖嘖稱奇,美國人好像沒有那么強烈的對職業高低的態度劃分,就像學校教師們似乎大家都在享受自己的夏季活動,無論是悠閑渡假的,還是打工賺錢的,做什么,就講什么,毫無顧忌,也不會去彼此攀比。
或許真是因為美國這種各得其所、對什么職業都是以平常心去對待的社會風尚,學校和家長并不將上名校當做是孩子的唯一出路,而是會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長,鼓勵其多向發展。教師對學生的評估也是多方面衡量的,不只憑分數。所以,分數不是孩子的命根,考試非教師的法寶,這里的小學生沒有太大的壓力,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更能發揮自如。孩子長大成人后,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尋找職業,沒有太多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
各行各業,缺一不可,組成了你我他的這個大千世界。工作分工的不同,形成了每個人的崗位不同,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干好不干好之分。不少有成就的人士,不也是從平凡的職業起步? 其實看人的貴賤、工作高低,不是人為的么?如果不將人定的觀念看得過重,做一行,干好一行,我們不是會過的更充實、更安居樂業嗎?
【美國沒有職業歧視】相關文章:
美國的種族歧視從好萊塢電影07-02
沒有抱怨的職業散文07-03
歧視的近義詞07-04
美國為何沒有類似qq的殺手級應用?07-10
有沒有誰收美國沃爾瑪禮品卷啊07-10
IT行業對女生的歧視問題07-10
招聘求職歧視的類型07-04
工作五年了仍沒有職業規劃?07-10
沒有職業規劃怎么辦?07-10
美國新聞專業職業及工作內容詳細介紹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