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幕遮》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幕遮》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的
1、了解周邦彥的生平事跡
2、掌握詞的內容及表現技巧,品味語言
3、誦讀課文
教學重點:
掌握詞的內容及表現技巧,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
誦讀、賞析、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宋人周敦頤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除了《愛蓮說》,同學們還能想起哪些關于蓮荷的詩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與蓮荷有關的詞——周邦彥《蘇幕遮》
二、知人論世
周邦彥,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錢塘人,宋婉約詞派之集大成者,有“詞家之冠”“詞中老杜”之稱,著有詞集《片玉詞》。
周邦彥的詞作,講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藝術表現上精雕細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詞境。
羈旅愁思是周邦彥詞作的重要主題,詠物也是周邦彥詞作的主要題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楊柳等都是他吟詠的對象。
周詞能夠將羈旅愁思和所詠之物巧妙地融為一體,《蘇幕遮》就是一首將思想情緒與荷花風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三、解題
“蘇幕遮”,詞牌名,原為西域傳入唐教坊曲,宋代詞家用此調另度新曲,為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四、整體感知
1、注釋
、黉醨ù,潤濕、濕熱。
、诤羟,喚晴,舊時有鳥鳴可占晴雨之說。
喜鵲搭窩高,當年雨水澇。久雨聞鳥鳴,不久即轉晴。
海雀向上飛,有風不等黑。鳥往船上落,雨天要經過。
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蟋蟀上房叫,莊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氣要變壞。蜻蜓千百繞,不日雨來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矍謺裕鲿裕磺,漸近。
④宿雨,隔夜的雨。
、萸鍒A,清潤圓正。
、迏情T,今江蘇蘇州。
、唛L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嘬饺仄,有荷花的水邊;芙蓉,荷花的別稱。
2、譯文
焚燒著沉香,以驅散悶熱潮濕的暑氣。拂曉時分,鳥雀鳴唱,報告著天晴的消息,我偷聽著它們在屋檐下的說話。初陽映照,荷葉上隔夜的雨水已經曬干,荷葉鋪滿水面,清潤圓正,迎著晨風,亭亭玉立。
。ǹ吹竭@風景)我想到遙遠的故鄉,何時才能回去呢?我家在吳門,卻長期旅居長安。五月時節,漁郎是否會想起我呢?我夢中劃著一葉輕舟,蕩入荷花塘中。
3、小結: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借吟詠雨后荷花,抒發對故鄉及親友的思念。
五、賞析、探究
1、上片寫景,詞人抓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沉香、鳥雀、初陽、荷葉、水面、荷花
——畫面清新自然,從容淡雅。(嗅覺:)五月盛夏的一個拂曉,沉香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聽覺:)已是雨過天晴,鳥兒在屋檐下歡快地叫著。(視覺:)初升的太陽映照著荷花,雨洗后的荷葉清潤圓正;微風過處,朵朵荷花亭亭玉立。
2、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段落極其分明,但是情與景之間關聯密切。那么,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將景與情聯系起來的是哪個意象?
——見景生情。
——風荷。詞人從眼前的“風荷”聯想到盛產蓮荷的家鄉,而“夢入芙蓉浦”。由寫景到抒情,過渡自然不著痕跡。
3、在詞的下片,詩人抒發了自己的思鄉之情,那么他抒發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用設問的方式,反寫不知舊友“漁郎”是否憶我來表現自己對故鄉及親友的深深思念。這樣寫,不但把自己對故鄉及朋友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更細膩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4、王國維說,“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兩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國維的這個評價?
——這兩句不事雕飾,風格簡約,而荷之神態、精神躍然紙上!耙灰弧卑押扇~在水面上錯落有致、疏密相間、高低起伏的層次刻畫得惟妙惟肖;“風荷”則把微風過處荷葉隨風輕搖的姿態不動聲色地勾勒了出來!芭e”把荷莖修長挺拔、英姿颯爽的精氣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帮L”造成了左右搖擺的力,“舉”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風中“舉”,具有動感,尤見精神。
六、誦讀提示:
1、上篇寫景,整體格調活潑,誦讀時候要有一種歡快之感,同時又要注意詞人的情緒變化:
“燎沉香,消溽暑。”情緒煩悶,聲音低沉,語速稍慢;
“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轉為歡快,聲音清脆,節奏加快,情緒飽滿;
“葉上……風荷舉!币曇伴_闊,境界清遠,需中音中速,語勢連貫,其中“風荷舉”需重讀。
2、下片抒懷,格調輕柔,如夢似幻:
“故鄉遙……久作長安旅。”慢速,似喃喃自語;
“五月漁郎……夢入芙蓉浦!背錆M深情,突出夢幻之感。蘇幕遮,詞牌名,原是唐玄宗時教坊曲名,來自西域。幕,一作“莫”或“摩”。代表作有:范仲淹的《蘇幕遮》、周邦彥的《蘇幕遮?海天一色》。
蘇幕遮詞牌格律:
仄平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平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平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表示可平可仄。(韻)前的字表示韻腳。)
典范詞作:
蘇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注釋:
、俅苏{原為西域傳入唐教坊曲。“蘇幕遮”是當時高昌國語之音譯。宋代詞家用此調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邝觯盒稳菪那閼n郁。黯鄉魂: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語。
、圩罚鹤冯S,可引申為糾纏。旅思:羈旅之思。
簡析:
此詞抒寫鄉思旅愁,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本。 “秋色連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的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幕時分的秋景。 “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鄉魂”二句,徑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俺恰闭f明舍此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了。 “明月樓高”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團,反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發出“休獨倚”之嘆。 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是真情流溢、大筆振迅之作。
賞析:
此詞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鄉的荷花。游子濃濃的思鄉情,向荷花娓娓道來,構思尤為巧妙別致。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主要描繪荷花姿態,下片由荷花生發開去,夢回故鄉。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這里寫的是一個夏日的清晨,詞人點燃了沉香以驅散潮濕悶熱的暑氣。鳥雀在窗外歡呼著,慶祝天氣由雨轉晴。在詞人眼里,鳥雀仿佛有著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她們也會“呼”也愛“窺”,如同調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愛。這幾句描寫看似漫不經心,實際上作者是在為下面寫荷花的美麗做感情上的鋪墊!叭~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眹鴮W大師王國維評:“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毕炔徽f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圓潤,就足以流傳千古。至于神理或說神韻,卻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我們不妨把這三句譯成白話:“清晨的陽光投射到荷花的葉子上,昨夜花葉上積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紅的荷花在春風中輕輕顫動,一一舉起了晶瑩剔透的綠蓋。遠遠望去,仿佛一群身著紅裳綠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詞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寫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瓏可愛,因為他的故鄉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焙苫c燃了詞人的思鄉情,下片開頭他就捫心自問,何時才能重歸故里呢,那美麗的吳門,蘇小小居住的地方。“久”字體現了作者對飄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厭倦,在其它作品中詞人一再以“京華倦客”自稱,可見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鄉!拔逶聺O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苯Y尾三句,詞人恍惚間飛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漁郎正在河上搖著小船,穿梭于層層疊疊的蓮葉……這時詞人忍不住喊到:打魚的大哥,還記得我嗎?我是美成。∏榈缴钐幰廪D癡,詞人用一個白日夢結尾,給人留下無限的情思和遐想。
這首詞寫游子的思鄉情結,寫景寫人寫情寫夢皆語出天然,不加雕飾而風情萬種。思鄉之苦隱藏在清圓的荷葉下,遺忘在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上……周邦彥:宋代一位在文學史上有較高成就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久被尊稱‘正宗’這首詩是作者客居汴梁所作。
板書設計:
上片寫景:
出門觀荷初陽宿雨,輕風荷舉(描寫,活潑清遠)
下片抒情:
久客思鄉漁郎憶我?夢入芙蓉(設問,詞意多重)
【《蘇幕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an教學設計06-13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
《我設計的服裝》教學設計06-15
教學論與教學設計05-20
《統計》教學設計04-10
《童趣》教學設計03-18
乞巧教學設計04-03
秋游教學設計04-25
第幾教學設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