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凈沙·秋》教學實錄
天凈沙秋選自《天籟集》,作者白樸(1126~1306以后),原名恒,字仁甫,后更名樸,字太素,號蘭谷。與馬致遠、關漢卿、鄭光祖一起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天凈沙·秋》教學實錄 ,歡迎閱讀。
一、克萊德曼的鋼琴曲《秋日私語》導入
師:我們先來欣賞一段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私語》,請同學們用心聽,用心感受。從音樂,畫面中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從畫面中感受到秋天美麗的景色。
生:我感受到秋天有多姿多彩的顏色。
生:音樂很優美,給人以寧靜的感覺。
師:你能回憶起有關秋天的詩句嗎?試著說一說。
生: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生:一年好 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師:同學們課下積累了很多詩句,現在我們來看看老師找出的詩句,請同學們齊聲朗讀。
師:秋天,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繪過它,又有多少才子佳人為之惆悵。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走進元代曲作家白樸眼中的秋天。
板書課題《天凈沙·秋》(元)白樸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介紹作者:出示大屏幕
師讀介紹:白樸,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蹤不詳。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
他先后經歷了金和南宋的滅亡,后在蒙古的統治下,他對蒙古統治者充滿了厭惡的情緒,早年兵荒馬亂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滿目瘡痍之嘆,更感到為統治者效勞的可悲。因此,他放棄了官場名利的爭逐,而以亡國遺民自適,以詞賦為專門之業,用歌聲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積。他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為元雜劇四大家。
三、介紹元曲:
師:我們以前接觸過宋詞,我們知道,卜算子,漁歌子,水調歌頭,這些都是什么?
生齊答:詞牌名。
師:對,今天我們學的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是題目。這首元曲屬于小令。
四、學習《天凈沙·秋》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小令,讀熟讀通順
生:自由讀
師:我請幾位同學來朗讀,請同學們認真聽
生讀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認為他讀得很慢,有一定的語調,但是沒有把后來的感情色彩楊上去。
生:他讀得很流暢,但是一點飛鴻影下,應該讀的要快一點。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讓我們在理解了詩句之后,再來進一步的朗讀,在線作者當時的感受。
師:孤村 落日 殘霞 輕煙 老樹 寒鴉 這都是什么詞語?
生:都是名詞,而且有六個詞語。
師:再仔細看看,發現他們都是描寫什么的詞語?
生:寫景的詞語。
師:這六個詞語是并列的詞語,沒有謂語,只能靠我們的想象來填補詩句中的空白,請同學們試著理解這句詩的含義。
生: 太陽西下,霞光籠罩著一個孤零零的村子,旁邊有一棵老樹,樹上棲息著寒冷的烏鴉。
師:我們注意看,霞是什么樣的霞,殘霞應該怎樣理解,是不是應該這樣理解,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
師:太陽漸漸西沉,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落寞,拖出長長的影子。炊煙淡淡飄起,幾只烏鴉棲止在僂佝的老樹上,時不時發出幾聲令人心寒的啼叫。
師:作者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秋景圖?
生:蕭瑟冷清的秋景圖
師:我們應該怎么朗讀?
生:語氣語調要低沉,緩慢。
師:老師這里找到幾張秋天的圖片,你們來感受一下秋天寂寥的情景?粗@樣的畫面,我們再來朗讀這兩句詩。
生讀: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師:我們了解了這是什么樣的畫面?
生:寂寥,蕭瑟的畫面。
師板書:蕭瑟
師:一點飛鴻影下怎么理解?我先問一下,一點指什么?
生:一只
師:僅僅是一只嗎?一是一只的意思,那么這個點呢?你應該怎樣理解?
生:我認為是說大雁飛的速度非?欤x我們很遠。
師:很好,說明大雁從空中飛下的時候,速度是非?禳c。那么影下呢?
生:只看到大雁的影子飛快的朝天邊飛去。
師:這是在前兩句描摹的大范圍中的一角特景。不同的語言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我。老師這里有兩種解釋,請同學們來朗讀。
生;(1)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中,突然掠過一只大雁,飛下地面。(2)映著夕陽的余暉,一個黑色的雁影,在天幕中疾習而下。
師:這一動態的驟然出現,打破了靜景的觀感,使人心為之一動!耙稽c”說明“飛鴻”的距離之遠,“影下”更顯速度之快!
師:語速要稍微加快,顯示出大雁飛行的速度之快,表轉折。
板書:飛鴻
生讀
師: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色澤非常鮮艷
生:在遠處,有青山有綠水,在近處有皚皚的白雪,紅的楓葉,黃色的花。
師:有皚皚的白雪嗎?應該是霜白的小草。他談到了一點是什么?青山綠水與白草紅葉黃花有什么區別?
生:“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
生:“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
生:給人以活躍樂觀向上的力量,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
師:順著它遠遠望去,遠山青翠、溪水清澈;再往近處看,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菊花,在風中一齊搖曳著,好一派秋天蒼涼而又瑰麗的美景呀!出示大屏幕
板書:絢麗
生讀
師:我們要讀出豁然開朗的感覺,給人以無限的生機,樂觀向上的情緒,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出示畫面,感受秋天的美景,配畫朗讀,配音樂朗讀
生讀
師:這第三句是最能傳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視角上的遠近結合,遠處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與綠;近處是秋天的植物:草、葉和花,白、紅、黃更是和諧烘托,五彩紛呈,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秋之畫卷”,渲染了秋景,傳達了濃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個“秋”字而處處見“秋意”,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四、詩配畫
師:給你一支畫筆,你能把秋天的景象描繪出來嗎?
學生繪畫
師:這位同學的,有青山,綠水,紅葉黃花,很好。這是第二幅畫面。下一位同學的,在青山綠水上又加了大雁,雖然畫的還不成熟,但是表達了詩中意思,也不錯。
師:我們再來看一位同學的,紅色的半圓,表示落日,上面的虛線表示殘霞,右邊是老樹,上邊棲息著寒鴉,左邊是孤村,我們是初學者,已經畫得很不錯了。
五、寫作特色
全曲結構新穎別致,即“鋪排靜景——中介飛鴻動景——鋪排靜景”,規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動靜結合,變化而不單調;再次,如果說此曲前兩句秋景不免顯得清寂、清冷,作者用一點飛鴻影下,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使賞心悅目的秋景成為曲子的主旋律,第三句的意境轉換,顯的更加清疏、清和了。
六、拓展積累
師:我們再來欣賞馬致遠的一首小令《天凈沙·秋思》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生讀
七、作者簡介
師:馬致遠:號東籬,元代大都人,是當時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稱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時人美譽為“曲狀元”。因為這首小令,他還被稱為“秋思之祖”
八、理解小令的含義以及寫作特色
師:我們比較一下這兩首小令一樣嗎,白樸的題目是秋,而馬致遠的是秋思,尤其馬致遠的小令在最后一句表達了游子之心,斷腸人在天涯。白樸寫的是秋景,而馬致遠則是寫了游子在外的鄉愁。出示畫面
師:馬致遠在前面寫景,后面抒情,這就叫寫景抒情。抒發了思鄉之情。讓我們用這樣一種愁緒來朗讀這首小令。
生讀
師:我們會不會背誦這兩首小令,請同學們一起來背誦。
生背誦
八、對秋思的改編,現代詩
生讀:小橋流水已帶走多少承諾與牽掛,
秋葉落盡你會不會期待一抹晚霞。
疲憊的身影牽著思緒長大,
歷盡滄?偸锹牪粔蚯嫉雅。
千年古道已留下多少足跡與年華,
倦鳥歸處你會不會想起以前的家。
遙遠的傷愁已隨西風飄進了神話,
何必再為那殘缺的夢腸斷天涯。
如果還想追問一句由衷的回答,
就讓我在老樹下為你守侯到夕陽西下。
作業:
1背誦《天凈沙·秋》、《天凈沙·秋思》。
2根據《天凈沙·秋》寫一首詩或者寫景散文
【《天凈沙·秋》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天凈沙秋賞析07-03
《秋娃娃》課堂教學實錄07-04
課堂實錄故都的秋07-02
《故都的秋》課堂實錄07-02
關于《秋娃娃》課堂實錄07-02
《故都的秋》課堂實錄優秀07-02
白鵝教學實錄教學實錄案例反思07-03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03-21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04-30
識字的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