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選】《春節》優秀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優秀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優秀作文 篇1
今年的春節與往年是不一樣的。平常過年我們都是在姥姥、姥爺家,今年爸爸媽媽帶我開車回寧夏奶奶家過年。
一路飛奔,好在天氣還不錯,我們下午就到了。一進村子,一片紅紅火火過年的景象映入眼簾,家家門前都貼著對聯,大門上掛著火紅的.燈籠;小朋友在街道上三五成群的放著炮,追逐玩耍。
回到家里,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哥哥弟弟一大家子人都在等我們,真熱鬧!屋里的爐火燒得旺旺的,豐盛的飯菜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人食欲大增。吃完飯,我第一時間就跑到院子里看小黑狗,順便帶它出去溜溜。大人們有說不完的話,我就和小堂哥、小表姐還有小妹妹在院子里玩。最開心的就是放炮了!火柴炮、鉆天猴、五十發的火焰彈···從下午到天黑,我們也不管大人們的約束,開心的瘋玩著,只是可憐了小黑,被炮聲嚇得都不知該往哪里躲,遠遠地跑到大門外去了。
等到天黑透了,我才發現夜晚的天空是那么美!繁星閃閃爍爍,離地面是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摘到?諝庖哺裢馇逍,讓人精神振奮!
啊!在農村過年挺棒的,能體會到不一樣的年味呢。
《春節》優秀作文 篇2
在我的家鄉鞍山,過春節非常有意思。從臘八起,人們就開始忙碌了,忙著采購許多年貨,如:春聯、年畫、飲料、鞭炮、雞、鴨、魚等。農歷二十三這一天,大家都吃灶糖,也就是希望來年生活甜甜蜜蜜。大家還忙著打掃衛生,洗凈全部臟的東西,掃去一年的晦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陸續續趕回家和親人團聚慶新年。
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貼對聯,滿桌的雞、魚、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飄香一醉方休,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歡度春節。邊看電視邊聊天,欣賞著驚心動魄的.雜技,觀看著有趣的小品,然后靠在沙發上,吃瓜子、水果等。大人為小孩發壓歲錢,希望我們來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績。除夕晚上,人人都守歲,吃餃子。春節聯歡晚會一放完,到凌晨0點時,家家開始放鞭炮。這象征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初一早上就忙著貼春聯、年畫、拜年等。到了中午吃飯時,家家又開始放炮。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真是其樂融融。下午,大人們坐在一起談話,嘮起家常。我們小孩子則到外面放炮,此后幾天,天天如此。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燈火通宵雄獅起舞,長龍游街,一片熱熱鬧鬧,這天是春節最后一日,元宵節,就是把過年剩余東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湯圓,象征著今年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紅紅火火。
正月十六,人們又進入了工作之中。小孩去上學了,大人去上班,人們又恢復了原來的生活。家鄉的春節年年如此,熱熱鬧鬧,一年更比一年好。
《春節》優秀作文 篇3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這句詩出自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竹枝詞》一詩。詩中千古不變的明月好比一盞圣潔的明燈普照著人間疾苦、是非黑白、美丑善惡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不同人物。
如今它又以無私的月光照著二十一世紀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和傳統美德的新中國。今天的它發憤圖強、奮起直追。從貧窮走向富強,從落后走向先進,從失敗走向成功。不僅如此,它還有許多傳統節日,這些節日各種各樣,各有千秋。其中春節便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每當春節來臨之際,人們都會紛紛購買年貨和新衣。過節那天,人們都張燈結彩,貼春聯拜大年正所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外打工的人們也會回到家中與親人們一起共度新春佳節。
特別是到了晚上,人們還會吃團員飯一起交流一年的酸甜苦辣。一起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鞭炮聲中消除煩惱增添希望。之后還會有內容豐富多彩的`春節聯歡晚會,讓人們在歡樂聲中送走舊的一年,迎來嶄新的一年。
春節的到來,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快樂和祥和。今天回顧過去,人們感慨萬千,而面對今天的新生活人們又激動萬分,心情澎湃。啊!這真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全國歡樂度春節!
我愛中國,我愛社會,我愛我們的節日——春節。
《春節》優秀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臨了。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XX年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并不止于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XX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339